(记者 陈洲)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于8月16日至22日在京举办,大会按照“机器人+”打造十大应用场景板块,展示机器人在商业社区服务、医疗健康、制造业等领域的应用,吸引140余家企业携近600款机器人产品亮相展示。
【资料图】
当前,全球主要工业国家将机器人作为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机器人产业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机器人应用渗透千行百业
从世界范围来看,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数据,202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量达53.1万台,再创历史新高。另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全球汽车行业机器人保有量已突破100万台。
从国内情况来看,近年来,在制造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引领下,我国机器人产业也实现了蓬勃发展。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已经覆盖国民经济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未来,机器人将继续向多领域扩展,在医疗保健、农业、物流、服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透露,“今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为22.2万套,同比增长5.4%;服务机器人产量353万套,同比增长9.6%。”
此外,辛国斌表示,当前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392台。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已覆盖65个行业大类、206个行业中类,在卫浴、陶瓷、五金家具等传统产业应用更加广泛,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兴行业应用快速拓展。
政策市场双轮驱动,机器人产业潜力巨大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速,劳动力成本将不断升高,机器人市场发展前景日益广阔。当然,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更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
2021年底发布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
2023年以来,各地各部门也陆续出台机器人产业支持政策,助力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推进机器人在各行各业的拓展应用。2023年6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未来三年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不少于2万台;8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机器人企业融资上市,设立100亿元规模的机器人产业基金。
抢抓产业发展机遇,培育创新人才
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如何抢抓产业发展战略机遇,拥抱这片“新蓝海”呢?
以北京为例,在政策支持上提出了如支持机器人专精特新企业快速申报北交所,提高发行上市审核效率。在人才引育方面,加强机器人行业领军人才引进,支持机器人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企业引进的特殊人才可“一事一议”研究;支持在京高校建设机器人卓越工程师学院,加快培养机器人产业创新人才等等。
此外,辛国斌认为要坚持融通发展,坚定企业发展信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强央地协同,共同培育世界级机器人产业集群和应用示范基地,营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良好发展环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