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报评论员 丁新科
近日,河南推出首批6条文物主题游径,包括文明探源·仰韶文化主题游、盛世气象·巍巍国都主题游、大河安澜·治黄史迹主题游、早期中国·夏商文明主题游等路线。以特定主题为主线,串起不同的遗址公园、博物馆,这是很好的创意。比如,看一看三门峡大坝风景区,既可感受砥柱中流的民族性格,又可了解到黄河湿地保护最新成果。在小浪底冒酷暑看调水调沙,在济渎庙、黄河博物馆漫步看历史演变,一路走下来,就会对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有着更深的体验。
文化是鲜活的,不该束之楼阁;文化是开放的,不该藏之深闺;文化又是创新的,不该止步不前。中原这片热土,是中华文明的缩影。今天,我们谈文化,其实是带着使命在谈,即要展示一个什么样的河南,确切地说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河南故事、黄河故事。
厚重中原,也要凸显现代范儿。不能在博物馆里沉浸感很强,从博物馆出来发现还是很落后。打通博物馆内外,靠的是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当高铁疾驰在千里沃野,而后缓缓进入郑州东站,映入眼帘的是高楼林立的景象,很多第一次来河南的朋友坦言这是一种视觉冲击,打破了固有印象。
创新的生态一旦形成,就会不断外溢到教育、文化、科技等各领域。把最好的地块留给科研机构,最好的风景留给科研人员,广揽英才,重建重振省科学院,重塑重构省实验室体系,打造郑大、河大高等教育“双航母”,新建一批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河南正培育一流创新生态,也期待着创新重大成果破土而出,成长为参天大树。
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必须结合当下的需求,落到推动发展上来。今年,洛阳文旅频频出圈,带火了一批新的地标,如应天门遗址、明堂天堂景区等。无论是还原后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景象吸引了人们,还是洛邑古城的汉服吸引了小姐姐们,这只是表象,实质是一群热爱生活的人,在烟火气中找到了共同的精神家园。
不临边、不临海,地处中原,河南人并不因循守旧,“四条丝路”见证着河南的开放之路,也标注着改革创新的历程。突破资源地理的限制,另辟蹊径,这也是一种创新的精神。行走中原、读懂中国,解码是全方位的,创新同样是重要内容,以古闻名,更要以新出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