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友召馔,吃到一条喷香喷香的清蒸黄鱼,没丁点腥气,搁箸细看,原来大黄鱼头皮经过处理。怪不得。赞许大厨道艺不俗。
从前黄鱼这个部位叫作“赖头衣”,不去掉的话,烧出来必有腥味。沪浙一带普遍沿袭炮制。只是现今多数酒肆不谙窍眼,鱼脍难免带腥。
长于双职工家庭,少时常去买菜。鱼摊旁总有“刮鱼鳞”为生的摊子,不仅免费代客清除外鳞内脏,还见其指尖从鳃角口撕去头顶一层皮,露出斜方格状的天灵盖,倍增黄鱼的新鲜度。起初不懂黄鱼这处隐奥,直到成年操动刀俎后才明道理。
(相关资料图)
黄鱼也叫黄花鱼,学名石首鱼,头中有两块硬石得名,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之一。20世纪60年代,其价钿相当便宜,不论贫富都能享食;反而有些河鲜被视为“吃档子”的珍馐。岁数稍长一些人,都抱持海鱼为发物。譬如授业从师,常贽礼鳜鱼、甲鱼趋教,恰恰不兴馈送海味,以顾及其食忌。
上山下乡时,有邻家多买些腌做鱼鲞,不远千里寄给在外插队的子女:并非缓解知青渴念乡情,而是给他们长身子增添动物蛋白。不过到了物力艰难阶段,肉禽鱼蛋均需凭票供应才作罢。
从小贪嘴黄鱼子,每每被家母训斥,称吃了鱼子算不清数字,脑子会笨。“不听老人言”,至今犹有余悔。
鱼子禁食,鱼肚巧用。学暇之余,将攒下的黄鱼肚晒干,放在马口铁罐加水烧煮,用作航模的胶水。昔时“黄鱼胶”是家中的万能胶,红木桌椅修补也靠它黏合。
黄鱼肚为肝胰腑脏中的白色软体物,或叫鱼鳔,既是贵细的中药,又是高端的海珍。
近来倾心烹庖,以温油慢慢发开鱼肚,复浸于凉水泡成海绵状。食材凑手,烧过一道“蟹黄烧鱼肚”,很上档次。眼下市面上的黄鱼,即便鱼眼雪亮、鳞色金黄,鱼肚却烂糟糟,肉质不够劲韧,也许是人工饲养的缘故。疑无根据,只是鄙见。黄鱼还有一大鲜为人知的秘密,为啥有的金黄色极具饱和度,有的看上去白了了。行家介绍,这与捕捞的时间段有关。因黄鱼体内含有一种黄色色素,见光后很快会被分解,故白天捕捞出水,鱼的金黄色泽便大大减退。
繁殖盛季,黄鱼用鱼鳔发声求偶。早先闽台渔民据此用“音响集鱼法”的装置诱捕,能将聚集产卵的黄鱼一网打尽。此法过渔,后来施禁则止。
一度对渔业资源无限索取,致使近海的野生黄鱼种群几近消亡。幸拜科技所赐,黄鱼成功实现人工养殖,继而进行深水网箱放养,经半野化环境养殖的黄鱼,肉质明显改善,即使每年有禁捕期,仍能四季应市。
食鱼不厌精。黄鱼讲究吃公不吃母。母的腹脂过于肥腴,口感腻人。挑选时,看黄鱼两旁侧鳍的形状,公的细长,母的略圆。
脍鱼不厌细。“鲥鱼不刮鳞,黄鱼不破肚”。黄鱼肚皮偏薄,剖肚后经煎炸或焖煨,易破坏富含的Ω-3脂肪酸。乍听犯难,其实一点不费手脚,先在鱼肛处剪断肠的末梢,再用两根筷子从鱼嘴伸进腹内用劲一拧,便可妥妥将鳃肠拽出干净。
无论红烧清蒸或是油炸煨汤,端上桌的大黄鱼,“色香味形”四极其美。(谢震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