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快讯 > 正文

怀化:“90后”竹编教师深耕非遗文化_微头条

2023-03-31 11:05:06央广网

“编织六角针小鱼篓,首先把材料泡水几分钟,起头首先采用三组,每组六条竹片进行编织六边形底,然后通过按压转折、用3条竹片围合编织壁面,最后通过对接收,旋转就可以收口。”在湖南省怀化学院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编织工艺实验室内,一位老师正在给学生示范竹编编织。

这位教师正是从事非遗竹编教学与创新设计的刘丽芳。

刘丽芳2010年就读于怀化学院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在校期间因跟随湖南省省级非遗竹编技艺传承人李盛国学习竹编,从此与竹编非遗结缘。201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又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资料图)

她说,希望通过自己的授课,让更多学生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爱上非遗文化。

刘丽芳为学生示范竹编编织技巧(央广网发 卓东 供图)

在刘丽芳示范后,同学们拿起竹片,对照着自己设计的草图,开始编织。因竹编工艺复杂,耗时长,实物转化难度高,在遇到困难时,大家不时向刘丽芳寻求帮助。

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学生胡小荣说:“我编织的是灯具,运用了六角针的编织手法。编织过程中,我经常在造型方面遇到问题,但老师都会手把手地教我,帮忙调整编织角度和图案结构。”

为了提高学生编织的积极性,刘丽芳将学生的设计方案与学科竞赛、社会项目、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项目结合起来,鼓励他们积极克服困难。“只要学生创新设计方案能实物转化,我会带着他们反复实验,与现代材料结合,不断寻求新的方法,尽量使产品功能达到最优。”

据了解,刘丽芳读研期间,就是以竹编的技法研究为主要研究点,并结合现代审美方式、生产技术、现代生活空间需求,对传统编织在当下生活的应用有更深的理解,并且积极参加相关实践项目与教学活动。截至目前,刘丽芳个人研究创作的编织作品超过40余件,其中10件收藏在怀化学院五溪流域民族民间博物馆,1件收藏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2021年12月曾在怀化学院易图境美术馆举办“纵横经纬——刘丽芳编织艺术教学成果汇报展览”。

刘丽芳作品展示(央广网发 卓东 供图)

近年来,怀化学院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高度重视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通过不断强化地域民族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创新、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实践,塑造浓郁的文化育人氛围,先后建设五溪流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实践中心1个,省级重点社科研究基地2个(沅水流域传统手工技艺研究基地、湖南省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中心)5个。

2012年起,怀化学院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引入数名省级工艺美术师、竹编传承人进校授课,成立竹编工艺研究室。2017年开始至今,该校先后获批并承办侗锦织造、民间雕刻、花瑶挑花、南方山地民族织绣技艺等4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项目,累计完成研培、研修14期。

怀化学院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杨丰齐说:“未来,怀化学院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将依托武陵山片区丰富的民族非遗资源,立足‘传承·创新·应用·服务’,着力推进‘文化深耕,融合创新’育人模式改革,让更多大学生了解非遗、喜爱非遗、传承非遗、创新非遗,培养更多非遗文化传播者、创新实践者。”

关键词: